![]() |
|
![]() |
【摘要】:教学信息化将对大学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,它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。文章结合实际工作,从项目管理、资源建设、以评促建等方面来阐述教育信息化对教学改革的重大影响。
【关键词】:教学信息化;资源积累;网络辅助教学
南京中医药大学在教学信息化改革中,以可视化、智能化、网络化等信息技术为支撑,联接并拓展课堂教学、实践教学和学生课外辅导,取得了良好的成绩。
一、基于常态化课堂录播系统,设计基于过程的精细化教学管理方法
南京中医药大学目前已实现240间教室的课堂无值守实时录制,每学期可记录3500多节课堂教学,以每个教师的一次教学活动为存储单位,其中包括教师教学近景与板书、学生正面观察两路高清晰视频及教学课件的VGA信号。其“不介入、全方位、可还原”的特点使传统的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发生了质的变化:不干扰课堂,不限听课人数和听课时间;通过拍摄学生正面影像,观察学生课堂状态,掌握其对知识的接受情况;为精细化教学评价和指导提供课堂实况。基于此,学校设计出三级听课机制,即校领导、教务处长、教学督导按计划实时听课或查看教学录像,并在线填写评价信息;学院随机查看本院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,方便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反应;教研室组织集体教研活动,建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机制。同时,保留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及其教学设计,作为学科教学传承。
教学学术的特征为反思、公开评价与交流,常态化录播系统非常吻合这些特征,为其活动的开展提供一种直观高效的方法,使技术真正有效的促进大学教学水平的提高。
二、以项目化管理为抓手,注重资源积累,优化教学资源建设
在以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,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,以网络学习平台为支撑,以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利用和教师信息素养提高为重点,以信息化带动我校教学工作的现代化与教学内容、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,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想指导下,我校于2008年开始教学信息化项目的建设。4年来,学校共确立39个校级教学信息化建设项目,涌现了一批高质高量的作品。
为充分展示各院(部)的优秀课件成果,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,学校自2002年以来隔年举行一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,迄今为止已举办过6次。校内大赛设有单项奖和集体奖,学校对获奖课件和获奖单位进行相应奖励,并根据排名情况,推荐获奖课件参加国家级和省级竞赛。在参加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“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”时,我校每年报送的课件均能取得良好的成绩,有近80%的参赛作品最终能入围现场决赛,决赛成绩在高教医学组始终保持中等偏上。形成了人人愿意使用、人人都会使用、人人参与研制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良好氛围。
三、以政策引导,项目推动,分层分批实现网络辅助教学的可持续发展
为了适应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活动,学校于2010年购置课程中心建设系统软件,该系列软件包含了网络教学、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、研究性教学、教学资源库管理四个平台。平台以“课程教学”为核心,支持课程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,支持教与学过程跟踪统计,实现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,为教师提供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、网络施教环境和师生互动功能,极大地拓展课程教学空间,课程教学从单一的课堂面授方式向课外延伸。学校通过文件激励、专家讲座、培训和专人指导等措施全方位保障信息化教学工作的推进。教学资源库平台目前拥有资源数量1万多个,为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,学校一方面通过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资源自建的能力,另一方面积极联系资源建设提供方,通过资源试用、购买的方式充实教学资源。
四、立足师资特色,优化培训课程,提升教育技术能力
学校自2008年成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基地,目前已连续开展8期培训,共计580课时,使参培教师对信息技术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,对教育教学中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手段有了初步的了解。
培训课程划分为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,实行学时学分制管理。在教学目标上,通过理论讲解,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、课件开发以及相应教育技术应用实践,使教师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动向和新成果,了解信息化教学设计的一般方法与过程,了解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的过程与技术以及网络教学的开展与实施,培养教师独立运用多媒体软件开发各自学科的教学课件,可熟练地从事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。在培训方式上,针对我校学科特点和教师的实际需求,采取“以受训教师为主体,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”的培训策略,针对不同基础的教师,因材施教,恰当地把握培训的深度和广度。在教学评价上,以自评、考评和互评相结合,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。为了确保培训质量,通过组织考核和建立成长档案的方式,评价培训效果。以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基础,加强联系与指导,促进教师集中培训结束后在岗进行网络学习和开展实践研修,实现自主发展并形成学习共同体。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训,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,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,促进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。
五、结束语
在教学信息化探索的过程中,我校始终以教学环境建设为基础、以教学资源积累为根本、以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为助力、以教学学术发展为目标。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,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,教学信息化建设会更为网络化和复杂化,这就需要我们融入创新思想,以促进卓越教学文化的形成。
参考文献:
[1] 何克抗.教育信息化与高校教学深化改革[J].中国大学教学,2007(10):64-71.
[2] 房学军,牟光庆,杨婉,张德鑫. 借势而为:依托网络教学资源推进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[J].教育教学论坛,2012(40):49-51.
[3] 罗琴,胡威.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[J].学周刊,2012(35):188.
[4] 李超,房月华,李亚辉. 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[J].科技信息,2012(34):34.